其实,从策略的层面看,襄樊之战,不管胜败与否,都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行动!
要是真搞赢了,虽然可能还不能直接攻到许昌,但至少可以把襄樊拿下来。那样一来,蜀汉就能牢牢掌控整个襄樊防线,统领汉水以南、长江以北这片江汉平原。这块地儿,正是刘表当年打根基的地方,既能积极进攻,也可以稳稳防守。
要是打输了,也不算什么大事。就算输了,魏国也得得抽调不少军队,从别的地方赶过来支援襄樊,堵住这个防守漏洞。这样一来,刘备在汉中那边的压力就会轻松不少,少了不少烦恼。
照后来的诸葛亮北伐剧本来看,一旦魏军在西线的主力转向荆州支援,蜀军就有机会快速北上,断了凉州的通路,这样一来,就有望拿下整个凉州地区。
所以,不用站在上帝视角,也不知道后头发生了啥的情况下,襄樊之战的策略,最早其实是既能进攻,又能防守的。无论输赢,蜀汉这边都能赚点儿好处!
不过,要想让这个方案奏效,可得满足一个必要条件。
这个条件嘛,就是得让江陵完全由蜀汉集团掌控。
讲到为什么江陵这么关键,还得提一提荆州的地理位置。
从地图上瞅,荆州大体可以划成三块:一块是汉水以北的南阳郡,另一部分是夹在汉水和长江之间的江汉平原,剩下一块就是荆州南边的荆南四郡。
在东汉末年一直到三国时期,没人能全面掌控整个荆州。就算是刘表当年担任荆州牧,也只管着江汉平原和荆南四郡,汉水以北的南阳郡可还不是他的地盘。
等到蜀汉崛起的时候,荆州这个地方,控制范围最多大概是涵盖了整个荆南四郡,加上江汉平原南边的一块地盘。不过,对于江汉平原北面那块地,蜀汉集团一直没能拿下来。
说到底,这事儿还得怪当年那个刘表。
要说起那会儿,刘表一死,荆州的本土派几乎都是一声不吭,就投降了。这一来,汉水沿线两个最重要的大城,襄阳和樊城,轻轻松松就被曹操拿下了。等刘备站稳脚跟,打算攻打襄樊时,结果得跟曹魏正面硬碰硬,这场差事就变得不那么容易搞了。
反倒是荆南四郡,在赤壁战役刚一结束,刘备就轻松搞定,掌控了整个荆南那个地方。
可没想到,后来在湘水界线的划定中,东吴方面率先占领了荆南。那会儿,两边气氛挺紧张的,算是剑拔弩张吧,但最终还是商量着用湘水作为界线,把荆南的边界重新划定了一遍。
这就是襄樊之战击鼓开战之前,蜀汉集团在荆州一带的全部势力范围。
根据史料记载,在开战之前,蜀汉方面早就对东吴心存戒备。毕竟,早在湘水划界时,东吴就曾经攻打过荆州南部一带。所以,当关羽准备调动大量主力前往襄樊战场时,他自然得提防东吴会偷袭。
要是想防东吴,关键的防守点可不能只盯着荆州南部。
因为荆州南部那块地方基本上没啥大城池,也没有啥可以作为天险的地方。兵力又不占优势,要跟东吴搞野战,明显不是明智的打算。
所以最终,蜀汉把防守的重心就移到了长江一带。
凭借长江这道天然屏障,即使东吴来偷袭,也只能搞到荆南一带。
在长江边上,蜀汉最关键的防线就是长江北岸的江陵城!只要江陵城还在蜀汉的控制之下,即使东吴拿走了荆州南部,也不容易稳稳地派兵渡江。
为了防备东吴的突袭,关羽在长江北岸布满了哨所,随时警戒。而在江陵城里,守城的主要负责人才是刘备的小舅子,糜芳。
在开战之前,这一布置几乎可以说是无懈可击了!即使东吴暗中突袭,荆南的两个郡也能很快发出警报。一旦南面出现动静,关羽即便从襄樊撤兵,也还能及时赶回来。
没有用上天的视角,这个结果,已经算是最糟糕的了。
正是因为在开战之前,准备工作做到如此充分,所以当时的关二爷,才敢带着大量主力去攻打襄樊。一旦攻占了襄樊,蜀汉集团就能彻底掌控江汉平原,从此多了一块稳固的基地!
可是,谁也没想到,之后却出现了三个意料之外的变故,彻底打乱了蜀汉的所有布局。
要说,东吴一出兵,那南部的这些荆州地盘,几乎都没怎么战就投降了,都是快速行动,用事儿也不大。荆南失守后,关羽一开始还没有得到任何消息,估摸着还在琢磨呢。
再说守江陵的糜芳,由于各种原因,直接就投了降。
糜芳选择投降,这其实是最致命的那一击。
在这之前,没人曾想过糜芳会选择投降。毕竟,糜芳不仅是刘备的小舅子,还曾在刘备最低谷的时候投靠他。有了这样的关系,糜芳本应坚守江陵,起码也该争取一段时间,让关羽能够回来。
结果却偏偏是糜芳没有硬抗,而是选择了投降。
等到关羽得知东吴的行动时,东吴的主力已经渡过长江。再加上他们渡江后,玩了一出非常巧妙的心理战。来到江陵后,东吴完全不动兵力,让关羽的士兵们,心里打起了退堂鼓,很快就四散溃逃了。
于是,关二爷只得不得不败走麦城了。
所以说,历史上的襄樊之战,本来是个稳赢的局面。少赢点,反而是引开魏国主力,减轻汉中那边的压力;多赢吧,就把襄樊拿下来,这样江汉平原的局势就稳了。
可偏偏糜芳一反常态地投降,结果让原本稳操胜券的局面,瞬间变成了惨败的结局。
要是当年糜芳没有投降,坚决抵抗下去,估计历史上的襄樊之战可能就会变成刘备“再造大汉”的起点了。
炒股配资手机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